從小時候開始,我就很清楚自己不是特別有天賦,而是一直都很「努力」的人。
因為努力而得到的成果,得到父母稱讚,得到學校一些獎項的肯定,讓我相信這是對的,甚至將努力,視為一種美德。
從什麼時候開始,「不好好努力怎麼可以」已經變成我與社會和家庭連結的「原廠設定」?不管是工作上的,還是自己喜愛的事情,殊不知,這些過度的努力,也進而成為了一種逃避。
.
#過度努力 裡,八位主角,各有各造就其生長的八個家庭,也見證人性間變化與複雜的面向,周慕姿老師在這八段故事當起了擺渡人,陪他們一起走過與感受自我。
溫柔的引導與治療過程中,我大概流了一公升的眼淚,倒不是從某一角色投射到自己,反而更多的是從這些人開始誠實面對自己後,竟然是那麼的痛苦而感同身受。
.
「過度努力,只是面對恐懼時的一個習慣,一個想得到安全感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而已。
當我們沒有好好感受與思考,這個『生存策略』就會非常自動化,讓我們感覺到:我沒有選擇,只得那麼做;只有這麼做,才能讓我擺脫現在的困境。」
/
分享幾段我自己很有感觸的:
📍誠實面對自己心裡的「感覺」。
年初時看完《管他的》這本書,裡面提到:「當你感覺到了自己有負面情緒,代表你該『有所行動』。我們強迫自己時時保持正面與積極態度,否認人生存在著難題。但也等於剝奪了自己解決問題以及邁向幸福的機會。」
當你對自己生活的負面感受,與他人對你的生活了解有極大落差時,不代表你就應該要說服自己這樣很好,而是從自己的標準來看,有沒有對自己感到滿意?
另外,我還能有「感覺」,我還能夠哭,還能感同身受這些人的創痛,是多麼真實與美好的一件事情。
/
📍過往創傷可能造就現在的你,但你還是有所選擇。
故事裡的多位,都曾被原生家庭給深深影響,渴望不再重蹈覆轍,卻也不得不對現實屈服,就像走在一個莫比烏斯環。
然而,要他們接受這些造成痛苦的主因,一部分也正是自己的選擇時,是多麼難以面對。
細絲爬梳過後,造就現在的自己,如果是當年可能為了逃避痛苦而不得不的選擇,那麼,不過度責怪自己,或許也是一個要慢慢學習的課題。
「這是我的選擇 並不等於 這是我的錯。」
/
📍練習判斷,學會分辨。
或許我們都曾被很重視的人拒絕而感到難過,造就了到現在很多事情我都怕麻煩到別人的我。然而真正的成長,也包含學習判斷這些拒絕,知道哪些人是真正在意你的感受,而不是利用你的重視,成為攻擊你的工具。
「有時候對方拒絕你,並非他們不在意你,或是覺得你很麻煩,而是他們當下有困難,也有自己的需求。」
.
.
然而上面幾點分享完的,難就難在「我腦袋都知道,但臣妾做不到啊~」XD
周慕姿老師也說到「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很快告訴你你該怎麼辦的書。」可是這些彷彿剝洋蔥般的,慢慢看見自己內心缺乏與逃避的事物為何,開始直視自己的恐懼,就是能夠收穫的第一步吧。
.
如果上面那些是我的課題,那麼,閱讀過這本書的你,一定也有你需要面對的課題。
給那些,感覺到自己一直很努力,卻仍然感「還不夠」而焦躁的你。
-
《過度努力》- 周慕姿
#2021booklist #reading #好書推薦 #心靈成長 #心理學 #療癒 #過度努力是一種自我耗損與傷害 #說書 寶瓶文化 #書摘 #閱讀心得 #閱讀筆記 #畫說有一天